WM 02_nEO_IMG

內建 MIDI 音源的一體型主機:Wondermega M1(圖片擁有者 Eric Kuo 同意授權使用)

日文名稱:ワンダーメガ M1

英文名稱:Wondermega M1

發售日期與型號:

     1992 年 4 月 1 日  (Victor RG-M1,日本);

     1992 年 4 月 24 日(Sega HWM-5000,HWM-5010,日本);

製作廠商: Sega、Victor

當時價格:

    Victor RG-M1:82800 日元

    Sega HWM-5000、HWM-5010:79800 日元

備註:

 Victor RG-M1:

DSP 音場設定。MIDI 音源輸出。標準 S-Video 與 AV 端子影像輸出。附 RF Unit 出力端口。兩個麥克風接口。卡拉 OK 機能。附 RG-CP1 三鍵手把。 9 Pin 擴充端口(Mega Modem 用)。

 Sega HWM-5000、HWM-5010:

附 SJ-3500 三鍵手把。其餘同 Victor RG-M1。

-----------------------------------------------

 

在 2015 年最轟動的電玩新聞,不是哪一家公司的大作發表,而是 Sony Playstation 的 SFC 相容原型機重見天日。這是任天堂與 Sony 合作(或者是 Sony 一頭熱)開發的歷史證物。任天堂檢視合約後發現,這台一體型主機可能乘著 SFC 的佔有率之便,發展 Sony 的軟體,反客為主爭奪市場。於是任天堂私下擱置了合作案,造成 久夛良木健 計劃日後新型 PSX 的反撲。


Sony SFC playstation.jpg
*印著 Sony 商標,並可以使用 SFC 卡匣的 Playstation 原型機。(圖片來源:http://hk.hypebeast.com/2015/11/nintendo-playstation-retro-hk)

 

如果我們定義使用兩種資料載具整合在同一台家用主機上(MSX 與電腦不算),就是一體型主機的話,那最早的一體型家用主機是哪一台,你猜得到嗎?很多人都會想到 Sharp 販售的 Twin Famicom(ツインファミコン,1986),不過它只能得到第二名。

正確答案是 Sega Mark III(セガマークIII,1985)。它使用卡匣與 Sega MyCard 作為遊戲儲存媒介,當然後繼機種 Sega Master System (セガ・マスターシステム,1987)也一樣。Sega 曾經讓台灣嘉霖行代理 SG-1000 II 與 Mark III 主機及其遊戲,甚至製造其相容機「阿羅士(Aaronix)」一代與三代機。嘉霖行還把日本 MyCard 遊戲(註)轉換成阿羅士的台版卡匣,它們就成為只有台灣特有的 MyCard 遊戲卡匣,國外人士甚至到台灣來 dump 這些卡匣。

(註:MyCard 介紹請參考拙作《MD 初期軟體不足的救援週邊:Mega Adaptor》)

 

阿羅士 MarkIII

*Sega Mark III 台灣版本「阿羅士第三代電腦式遊樂器」。(圖片擁有者 Eric Kuo 同意授權使用)

 

SMS3

*同時插著 MyCard 與 卡匣的 Sega Master System。(圖片擁有者 Eric Kuo 同意授權使用)

 

嘉霖行阿羅士卡匣版權宣告  

*諜對諜(Spy vs Spy,1986)即是嘉霖行把 MyCard 轉為台灣阿羅士卡匣的遊戲。外盒上自信的印有「版權所有,仿冒必究」的字樣。(圖片擁有者 Eric Kuo 同意授權使用)

 

而任天堂同意 Sharp 販售一體型 Twin Famicom 與其它相容機種,探源後的真正原因也是頗為離奇。原來紅白機 Family Computer 的縮寫 Famicom 早已經在 1981 年與 1983 年被 Sharp 註冊商標了。經過交涉,Sharp 將「娛樂用具」商品「Famicom」的英日文商標權轉讓給任天堂。前者經過後者同意後,可以販售標示有「Famicom」字樣的相容機種。使用 FC 卡匣與 FDS 磁片的 Twin Famicom ,就是在這樣子的情形下得以問世。

(註:詳細事件,請參考拙作《任天堂紅白機「Famicom」曾經是一台夏普牌烤箱?》,2016 年 3 月 1 日授權刊載於《Fugu Café 未來復古》網站。)

 

FC Twin 台灣雜誌圖片01

*當時台灣電玩雜誌介紹的 Twin Famicom。(圖片擁有者 Famicom Fan 同意授權使用)

 

進入光碟時代,採用獨門 HuCard 與 Super CD-Rom 的 PC Engine Duo(1991),是世界第一台搭載 CD-Rom 的一體型家用主機。 Duo 上刪除了 PCE 主機上的擴充槽,另一種意義也代表著 NEC 提出的「核心計劃」已經結束。但是在主機基本機能固定的情形下,還能以 HuCard 卡槽延續擴充功能。系統卡使用添加 Ram 及更新 Bios 的方式,做漸進式的機能升級,是十分新穎的概念。最後的 Arcade 系統卡(1994)只有幾款代表性遊戲對應。在更強大的次世代主機即將推出之際,象徵產品走入生命週期末端。我個人覺得灰黑色 Duo 的洗鍊外型相當耐看,後繼的廉價版 Duo-R 與 Duo-RX 那略微發福的身形感覺就不對味了。

 

 PCE DUO.jpg
* Yen Chen 擁有的盒書全 NEC PC Engine Duo。(圖片擁有者 Yen Chen 同意授權使用)

 

PCE Duo

*Tony Chen 所擁有的 NEC PC Engine Duo,打開光碟機上蓋的模樣。(圖片擁有者 wuero 同意授權使用)

 

那個時期漸漸浮現「家庭視聽中心」的概念。Sega 設計 Mega-CD 時,以高價位的前置油壓式 CD 托盤營造機器質感,也販售搭配的卡拉 OK 週邊,就是想要讓遊樂器脫離「小孩子的玩具」這樣的刻板印象,打進成人的娛樂領域。Sega 與 Victor 結盟販賣 Wondermega,是互蒙其利。CD-Rom 專利權最初是在 Sony 與 Philips 手上,其它廠商以購買、合作或專利權交換的方式取得。Sega 方面主要是著眼於 Victor 已經擁有的上述權利。而在 Victor 方面,家電廠商不願意在「客廳爭奪戰」中淪為陪客,長期耕耘的影音專業與資料版權也是讓 Victor 可以發揮的強項。

 

Resize of MD Mega-CD KaraOK

*MD 與 Mega-CD 以及 卡拉 OK 週邊合體。(圖片擁有者 Eric Kuo 同意授權使用)

 

WM 01_nEO_IMG
*Wondermega(M1)運作時的燈號很有未來感,絲毫不遜於現在的主機。最右側有四個音場設定的按鈕。(圖片擁有者 Eric Kuo 同意授權使用)

 

WM 03_nEO_IMG

* M1的 CD 讀取座前方的艙板打開,有麥克風與耳機插座。(圖片擁有者 Eric Kuo 同意授權使用) 

 

Resize of WM 08 Rear

* M1 的背後。由右而左是 MIDI 音源輸出端口、標準 AV 與 S-Video 影像輸出端口、 RF Unit 出力端口。最左側是給 Mega Modem 使用的 9 Pin 擴充端口。(圖片擁有者 Eric Kuo 同意授權使用)

 

當初發表的規劃中,Sega 與 Victor 認為 Wondermega 有五項有利的訴求。

1.基本的 MD 與 Mega-CD 遊戲功能。

2.高品質的音樂播放機能。

3.卡拉 OK 機能。

4. CD 加上 MIDI 演奏機能。

5.網路擴張機能。

 

打造這樣無所不包的高規格機種,有著當時近八萬日元的價格,相信很多朋友覺得咋舌。年輕一些的朋友大概沒經歷過 1992 年發售 Windows 3.1 的時代,電腦上加裝 MIDI 音效卡、EGA 六十四色的顯示卡,再加上一台 CD-Rom 光碟機,那時候也是只有專業人士與少數人買來玩的高價品,也相當於 Wondermega 的規格。幾乎無所不包的娛樂平台,可以串接接 MIDI 設備的規格,以高階電腦與 AV 視聽機器相較之下,八萬日元真的不貴。

 

Resize of 199204 WONDER MEGA 發表01.png

* Beep! MegaDrive 雜誌 1992 年 4 月號發表的 Wondermega 消息。

 

Resize of 199204 Wonder Mega  串丸子 廣告

*以串丸子代表一台主機擁有五種功能,有別於一般的主機或遊戲廣告。

 

Resize of 199205 wonder mega 遊戲革命 廣告 all.png

*以不一樣的人臉代表 Wondermega 有著不同的功能,訴求重點不只是玩遊戲。 

 

當時都是在遊戲中直接播放 CD 的 WAV 音軌,還不流行以壓縮格式來製作遊戲音樂檔案。所以那個時期的遊戲光碟幾乎都可以直接放進 CD 唱盤聆聽遊戲中的音樂。只是一張 CD 只能播放全首貝多芬第九交響曲長度的七十四分鐘樂曲,若是包括程式與影片檔案,容量不足的問題遲早還是得面對。而且音樂在讀取資料時必須暫時中斷,遊戲氣氛沒有辦法接續,對某些要求細節的玩家是很難忍受的。以 MIDI 來製作遊戲音樂,是另一個解決方案。

 

MIDI 演出控制協議(MSC Protocol)是由 MIDI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在 1991 年制定的標準,簡單的說就是讓所有支援的裝置都能讀得懂並演奏出 MIDI 樂譜,有「低容量高品質」的特色。具有 MIDI 機能的 Wondermega M1,是 Sega 向當時任天堂寡佔市場尋求突破,拓展藍海市場的一著棋。其實它有著三合一的實驗意義:一、發售專用軟體的可能性。二、冀望打入 AV 高階領域。三、為下一代主機的性能試探方向。

 

Resize of 199205 wonder mega 特輯 04 a2.png

 *Wondermega 引以為傲的 CD 加上 MIDI 機能。

 

Resize of 199301 Wonder MIDI a.png
*使用 Wondermega 內建 MIDI 機能的 Wonder MIDI 軟體。

 

對音樂公司或專業工作室來說,製作的 MIDI 作品可以串接在 Wondermega M1 上播放,等於是簡易型的高階設備。由 Victor 發售的 Wonder MIDI 專用軟體則是藉著其內建的機能,使得初學者能輕易上手,進入編輯電子音樂的領域;而且像 Wonder MIDI 一樣,以專用卡匣為載具的形式來販售音樂作品,也是當初考慮的一種發展。千萬別說這不可能喔,2016 年 1 月發售的 FC 軟體「8BIT MUSIC POWER」,就是使用卡匣搭載的音樂作品。

Wondermega M1一樣可以續接メガモデム(MegaModem),使用專用軟體或實驗中的世嘉遊戲圖書館(セガ.ゲーム図書館)(註),更新專用軟體的資料。查資料找搜尋引擎,從網路下載軟體,對於現代人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在那當兒,還是充滿幻想的新鮮事。

(註:請參考拙作:「遊戲下載服務的先驅(上):世嘉遊戲圖書館」)

 

 FC 8bit Power

*FC 音樂播放軟體「8BIT MUSIC POWER」。

 

Resize of 199205 wonder mega 特輯 04 b2.png

*M1 後方依然可以接上 MegaModem。

 

若是把 PCE Duo 的外形比喻為型男, Wondermega  M1 機種的才型兼具,則是帶有藝術氣息的文青了。目前為止,它優美弧線的讀取燈號與機身,所型塑出的現代感,在我眼中,還無其它主機能出其右。跟隨音速小子的開發構想,Victor 為了 Wondermega M1 的發售,也推出一款名為 Wonder Dog(音速狗,ワンダードッグ,1992)的遊戲。如同小狗 Nipper 聽留聲機是 Victor 的商標,音速狗也曾短暫的出現於那時期 Victor 其它遊戲的廣告上,成了代表其公司在遊戲領域的吉祥物。

 

Victor RCA dog

*小狗 Nipper 聽留聲機的畫像最初是 1901 年成立的 Victor Talking Machine Company 的商標。

 

Resize of WonderDog_MCD_JP_Box_Front

*Victor 的 Wonder Dog 在 Wondermega M1 之後數個月發售。以音速狗來當做吉祥物,與小狗 Nipper 應該有關。

 

要是專用軟體順利的流通,廠商也因為市場普及而更有意願加以販售,市場規模擴大就會形成主流,就會進而影響下一代主機的開發與週邊產品的製作。Wonder MIDI 的訴求主打專業性與學習性,而不是趣味性,所以使用 MIDI 音源的專用遊戲,從來沒有真正在 Wondermega M1 上實現。加上 CD-Rom 的大勢所趨,理所當然的,MIDI 音源還是沒能成為新一代遊樂器上的規格。

 

 

Resize of 199209 Wonder Sound 喇叭 01.png

*與 Wondermega 搭配販賣的重低音音箱 Wonder Sound,非常稀有。

 

199205 Wondermega User a.jpg
*Sega 所認為 Wondermega 與其他主機的主要客群預估圖。

 

任天堂曾經表示價格是顧客購買娛樂產品的主要考量。由當時日文雜誌上公佈的客群預估圖來看,Sega 與 Victor 曾經對它期望甚殷。Sega 想要打破高階專用領域與消費性家用領域那條涇渭分明的鴻溝,企圖以高質感與高性能,融合 AV 機器與遊戲市場的 Wondermega M1,無奈是失敗了。

 ------------------------------------------------------------------

Resize of WM 10 M2

*可以用紅外線手把控制家電:Wondermega M2(圖片擁有者 Eric Kuo 同意授權使用)

 

日文名稱:ワンダーメガ M2

英文名稱:Wondermega M2(日); X'Eye(北美)

發售日期與型號:

     1993 年 7 月 2 日 (Victor RG-M2,日本);

     1994 年 4 月        (JVC RG-M10BU,北美)

製作廠商: Sega、Victor

當時價格:

    Victor RG-M2:59800 日元

    JVC X'Eye RG-M10BU: 499.95 美元

備註:

 Victor RG-M2:

卡拉 OK 機能。標準 S-Video 與 AV 端子影像輸出。附 RF Unit 出力端口。附 RG-CP2 無線六鍵手把。(另有 Victor 有線 RG-CP3 手把)

 JVC X'Eye RG-M10BU:

標準 AV 端子影像輸出。MK-1635 輸出端口(同 MD2)。附 RG-CP10 三鍵手把。

---------------------------------------------------------------

 

音速小子在北美創造出突破性的銷售熱潮,北美 Sega CEO Tom Kalinske 認為乘勢搭配以低價策略,才能抵抗性能明顯倍於 Genesis 的 SNES。於是 1993 年 4 月推出號稱「低價格高性能」的 MD2 與 Mega-CD2,新的一體型 Wondermega M2 也在 7 月販賣了。

 

Resize of 199307 WonderMega M2 特報 01.png
* Beep! MegaDrive 雜誌 1993 年 7 月號公佈的 Wondermega M2 消息。

 

 Resize of WM 06 Pad RG-CP2

* M2 的 RG-CP2 紅外線手把,可以續接另一隻有線手把。還可以當成家電的遙控器使用。(圖片擁有者 Eric Kuo 同意授權使用)

 

Resize of WM 11 M2 rear

*M2 背後還是提供了兩個有線手把的端口。但是剩下標準 AV 像輸出端口、S-Video 端口與 RF Unit 出力端口。(圖片擁有者 Eric Kuo 同意授權使用)

 

刪減了前一代自豪的 MIDI 機能,還是要讓大家了解一下 Wondermega M2 為什麼還是要價將近六萬日元!原來是保留了卡拉 OK 機能與 S-Video 輸出,並且內建了紅外線控制器。特別的就是搭配了這 RG-CP2 六鍵無線手把,它是第一個可以操控家電的遊戲手把,據宣傳表示可以對應但是日本十家以上家電廠商的遙控訊號。這在 Wii Remote 做到相同的事情之前,領先了十三年之久。

 

Resize of 199308 WonderMega M2 新登場 廣告 all.png

*總算比較貼近尋常百姓的 Wondermega M2 廣告之一。

 

Resize of 199401 WonderMega M2 驚異大奇航 廣告 all.png

*總算比較貼近尋常百姓的 Wondermega M2 廣告之二。

 

除了使用遊戲與播放音樂 CD,若是可以依照玩遊戲的使用習慣,就能擁有聲光多媒體的學習體驗,對於怕麻煩的末端家庭使用者而言是具有魅力的。多媒體電腦與 Wondermega 的機能相差不多,在 Wondermega M1 上使用 MIDI 專用卡匣並未引起迴響後,便把延伸目標轉向電子出版品。是時勢所趨,也不脫專用卡匣的戰略。 Mega-CD 與 Wondermega 都可以使用的 Wonder Library(1993)卡匣,可以讀取當時日本市售的八英寸電子書光碟,包括詞典、百科全書或小說,想把學生客群帶離開高貴而且操作複雜的電腦。

 

 Resize of 199307 WonderMega M2 特報 02 Wonder Library.png

*進軍多媒體出版事業的 Wonder Library 軟體。

 

Resize of 199309 LaserActive 資料 04 Wonder Library.png

*Wonder Library 只要是 Mega-CD 與 Wondermega 都可以使用。

 

Wondermega M2 發售後,Pioneer 、 Sega 與 NEC 共同研發的 LaserActive (1993,註)與 Aiwa CSD-G1M(1994)相繼問世,都是變體型的一體型主機,可以了解當時各領域尋求異業合作得多麼殷切。M2 的北美兄弟機種 X'Eye,刪減更多原本 M2 的特色,廉價感更為嚴重,就不多做介紹。日本人總是把最好的留在自己家裡。 

(註:請參考拙作「既合作又競爭的合體形態: LaserActive」)

 

 

Resize of WM 12 Xeye Up

*北美發售的 Wondermega 只有 JVC X'Eye。(圖片擁有者 Eric Kuo 同意授權使用)

 

Resize of WM 12 Xeye front

* X'Eye,把 M2 的紅外線接收處改成有線手把端口。(圖片擁有者 Eric Kuo 同意授權使用)

 

Resize of WM 12 Xeye rear

* X'Eye 的後方只剩下標準 AV 輸出端口,還有與 MD2 相同的 MK-1635 輸出端口。(圖片擁有者 Eric Kuo 同意授權使用)

 

695px-Aiwamcd7

*Aiwa CSD-G1M 下方接上 MD 卡匣擴充座,上方的 CD 唱盤即變成 Mega-CD Drive。(圖片來源:http://segaretro.org/File:Aiwamcd7.jpg)

 

Resize of WM 5 Sets 01

*日版 Wondermega 以及美版 X'eye 發售過五種不同的包裝外盒。(圖片擁有者 Eric Kuo 同意授權使用)

 

烽火延續到三十二位元的次世代主機, 3DO 首先以家電產品的銷售方式來賣遊戲機。在 Saturn 很被看好的態勢下 Sega 亦認為這是值得推廣的做法。 與 Samsung 在韓國推出 Samsun Saturn;延續與 Victor 在 CD 權利金與音樂資產的協力,讓其發售可讀取 Video CD 的 V-Saturn;因為採用 Hitachi CPU,讓他們銷售有 GPS 導航功能的 HI-Saturn。上方卡匣插槽可以使用記憶卡、加速卡、Modem 等擴充機能的 Saturn,其實可以使用專用卡匣的。Sega Saturn 就是目前遊戲歷史上最後一台的一體型主機。(文章完成於 2016 年 3 月 16 日)

 

慢著慢著! MD 家族不是還有一款一體型主機 Multi-Mega 嗎?是的。因為這篇 Wondermega 文章的資料量已經夠多,其實都可以分成幾篇獨立的文章來寫了,Multi-Mega 就留待下一次再介紹,先讓我歇一歇吧。

 

硬體介紹下一回:

隨身聽造型的一體型主機:Multi-Mega

---------------------------------------------------------------------------

相關文章:

 

Mega-CD 的首席 RPG:銀河之星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66064563

 

 

最後的 Mega-CD 相容機:AIWA CSD-GM1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65506396

 

CD 隨身聽大小的一體型主機:Multi-Mega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62625539

 

遊戲下載服務的先驅(上):世嘉遊戲圖書館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46765144

 

Sega 對 SFC 的多媒體逆襲:Mega-CD(Sega-CD)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40491489

 

MD 初期軟體不足的救援週邊:Mega Adaptor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59717215

 

既合作又競爭的合體形態: LaserActive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60398038

 

ワンダードッグ

http://chibarei.blog.jp/gsl/words2/wonderdog/wonderdog.html

 

ファミコンの新作カセット「8BIT MUSIC POWER」がついに発売

http://akiba-pc.watch.impress.co.jp/docs/news/news/20160130_741512.html

 

見證 Sony 與任天堂合作歷史的夢幻名機「SFC 相容 Play Station」首度曝光

http://gnn.gamer.com.tw/6/117446.html

 

MIDI介紹

http://140.127.40.36/asp/Tonline/cu-mm/ch5/5-4-2.htm

 

A144(+2)G139

arrow
arrow

    black16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