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版名稱:武者アレスタ
美版名稱:M.U.S.H.A.(Metallic Uniframe Super Hybrid Armor) Musha Aleste
發售日期: 1990年12月21日
製作廠商:Compile 製作,Toaplan東亞計劃 發行
遊戲類型:飛行射擊
Beep! MD讀者投票平均(到1995.09):8.3808
這款遊戲是以日本戰國時代風格的射擊遊戲
在音樂編曲、舞台及角色設定、遊戲爽快度都是上乘之作
難易度亦調整得相當好,就算初心者也能痛快享受樂趣。
*第一關頭目是城堡型要塞
*在城市上空的混戰,這關是個人滿喜愛的。充滿迫力的背景音樂,加上流動的雲層,太棒了。
在關卡中必須吃到看起來像是膠囊的東西來增加武器的能力。
特殊武器有綠雷射、紅導彈及白護罩三種,
看各人喜好使用,我是偏好白護罩,既可護身,攻擊力也不差。
*熔岩海上的巨大戰艦。
*此頭目在各關會以不同變化出現,攻擊招式各有不同。
開頭SEGA字體及關卡小兵還利用了MD硬體沒有的回轉放大縮小(軟體模擬)
只是可惜MD發售初期賣得並不好,這款遊戲發售時MD還沒賣破百萬台,
在超任開賣後一個月發售的MD銀河武者,在當時玩家對超任一面倒的期待下,
各位覺得可見度會有多少呢?
*十分有特色的歌妓臉孔頭目,攻擊了之後會有什麼變化呢?
*這個頭目也會以不同變化出現。這關地板會崩落,以縮小方式呈現。
*地板崩落後,出現深深的熔岩裂縫。擊落圖中像昆蟲的小兵,會以縮小方式逐漸掉落。
值得一提的是,初期製作發行量不多,
但因為在玩家間口碑相當好,
加上原製作公司COMPILE於2003年倒閉,
這款遊戲在日本的中古價格還不錯。
台灣也很難看到整套的原版美品。
*最後的頭目。儘可能躲開那顆大球吧。
*武者大亞最後的掙扎。
*難度 Hard 通關之後,結束畫面會多一張圖出現。
*真是辛苦你了。
*還有續作的感覺...
銀河武者、戰鬥瑪俐亞大吟釀、閃電出擊3.4這四款是我最喜愛的MD射擊遊戲。
銀河武者的續作「電忍銀河號」由NAMCO的子公司天界發行在MEGA-CD上,
玩過只有4mb(512k)的卡匣再玩續作...
會發現續作拿去當杯墊會比較適合。(本文完成於 2011 年 6 月 2 日)
==========================================
操作方式:
C鍵:一般子彈
B鍵:特殊武器
A鍵:改變副機形式
變更速度:暫停後按方向鍵加減
==========================================
銀河武者 金手指:
Genie Code Kega Code
殘機不減 NXJ9-8AAX FFD113:0064
膠囊數不減 NXJ9-8AA9 FFD11F:0064
一般子彈等級 BDJ9-8AAA FFD100:0008
特殊武器等級 AXJ9-8AAT FFD110:0004
子機1個時不壞 BMT9-8AG8 FFE1DE:000A
子機2個時不壞 BMVS-8AA8 FFE21E:000A
------------------------------------------------
銀河武者 秘技:
*選關
按十次 Reset 後回到標題畫面,壓住手把的「左與下」,進入 Option 即可看見 Sound 變成 Round ,變更數字即可選關。
*Power Up
遊戲中按暫停,依序按「B、B、C、B、B、C、上、下、A」,解除暫停後武力為最強。
*子機增加
遊戲中按暫停,依序按「上×3、下×3、左×3、右×3、C、C、B、A」,解除暫停後子機增加 20 個。
*殘機增加
遊戲中按暫停,依序按「右、下、右、下、左、上、左、上、B、C、A」,解除暫停後殘機增加 5 個。
-----------------------------------------------
延伸閱讀:
終於找到了...MD銀河武者
http://sdkfz251.blogspot.com/2005/09/md.html
起死回生的對戰方塊遊戲:魔法氣泡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34015319
大容量大失望:電忍銀河號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46857876
進擊的Namco:西洋封神榜/飛馬騎士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50089970
閃電出擊的縱向版本:魔域爭輝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45602518
內藏CPU的類比手把:XE-1AP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49078888
科技捉鬼的先驅:魔鬼剋星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5611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