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版名稱:エル・ヴィエント
美版名稱:EL.Viento
發售日期:1991.09.20
製作廠商:Wolf Team
遊戲類型:動作格鬥
Beep! MD讀者投票平均(到1995.09):7.3843
MD發售的初、中期,Telenet Japan母公司與旗下 Wolfteam、Laser Soft、RiOT 三間子公司,在新作發行表上貢獻了不少位置,不致使MD系電玩雜誌的那一頁顯得太過冷清。當中則屬「狼組」(Wolf Team,1986-1995)的開發功力與產能最為強大,也在MD上推出了不少好作品,包括本文介紹的美國女孩、密林戰士、美國女孩2這三個遊戲。
*本作用了多數的圖片解釋情節與營造氣氛。
*當年電玩雜誌一定會有的,本作爆炸用縮放處理。
*Annet慢慢的了解自己的身世與使命。
*打倒此處的水龍之後,會取得水流魔法,才能澆熄身後的火牆。
*這如同單細胞生物的頭目使用「網點」與「線捲軸」模擬半透明色與果凍般的晃動,還是需用使用迴力鏢才能傷其要害(細胞核)。
這三個遊戲,由兩位男女主角串聯整個故事,操作系統與表現方式卻各不相同,不只在MD史上,就算是整個遊戲史的作品中,也是少見的非同名三部曲。第一個作品「美國女孩」背景設定於1928年的紐約,有個宗教組織意圖使邪神 Hastur復活,帶有邪神血脈的Annet為阻止會使世界混亂的行為而奮戰。本作當年的台灣名稱因為紐約背景譯為「美國女孩」,而原日文與外文名稱EL.Viento為西班牙文,意指「風」。為何以「風」作為本作名稱?在日本傳說中有一種妖怪叫做「鐮鼬」,有著鐮刀狀的前足、速度超快的妖怪,強風吹襲時鐮鼬趁機以鐮刀劃開物體,會使人皮開肉綻的。是不是女主角Annet使用的武器為鐮刀狀的迴力鏢之故,所以稱本作為EL.Viento?這純屬我個人猜想。根據熱心玩家「訪客」的補充資料,他表示「其實關於標題會用エル・ヴィエント應該是因為要招喚的邪神是克蘇魯神話中象徵風的哈斯塔,而女主角和對手レスティアーナ都是繼承了哈斯塔的血緣,也就是說她們都是風屬性的。」這樣的推論與遊戲設定頗為一致,相當感謝。
*日本傳說中的妖怪--鐮鼬。
*嘿嘿、荷荷、嘿!海王子~~~。(不小心又暴露年齡了XD)
*這關頭目使用放大圖檔來呈現,只能說沒這個必要吧。
*這個舞台特別的關卡設計,要動一動腦筋,滿有趣的。
*這怪物的泡泡可以用魔法打破,本體還是只有迴力鏢才能傷害。
*出現了!Annet的救命恩人 Earnest 。
*猜猜哪個箱子會有驚喜?
*破壞巨大飛船上的動力中樞。
*這裡的蝙蝠實在太多,真是疲於應付。
*最後Annet與Hastur作戰。
當年電玩雜誌所放的本作遊戲介紹,總少不了兩張圖片:一是與超任比較的放大狀爆破火焰,二是那隻格放到莫明其妙的章魚(?)頭目,雖然覺得刻意強調MD也做得到縮放機能的意義不大,卻見證那個時代兩平台意氣相爭的事實,Wolf Team倒是滿挺MD的。美國女孩作為一個動作遊戲,角色動作流暢不說,舞台的設計也頗具巧思,尤其是武器系統除了基本的迴力鏢外,還依Annet自身邪神血脈的設定,循序習得五種魔法以順利通過關卡,還得不耗盡MP值去應付敵人與頭目的攻擊,趁機以迴力鏢來攻擊頭目的要害使其損血,成了滿重要的關鍵。
*經歷一番苦戰,終於戰勝Hastur。
* Earnest 出現,Annet由強悍轉為小鳥依人。
*這代表了什麼含意呢?
*在Beep!MD雜誌中進行多期本遊戲的漫畫連載。
*在美版封面,Annet居然成了御姐樣...。
*這系列三部曲的音樂皆由櫻庭統(桜庭統)所作。
這系列三部曲的音樂皆由1989年加入Wolf Team,到目前為止為許多遊戲名作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樂曲的櫻庭統(桜庭統)所編曲。本作如同「魔域爭輝」,使用了多量的靜態圖片營造劇情氣氛,順勢安排了Earnest Evans 入鏡,為三部曲第二作屬於故事前傳的「密林戰士」作了鋪陳。
-------------------------------------------
美國女孩金手指
Genie Code Kega Code
HP不減 S8Z9-8AB5 FFAB3B:007F
MP最大且不減 LC0S-8AEV FFAC91:0050
全咒文取得 LDB9-8AC7 FFC35D:0005
咒文強制選擇 A#19-8AH7 FFAFFD:000X
(x = 1 到 5 , # 依序為 G、L、R、W、0)
-------------------------------------
美國女孩秘技
*跳關
遊戲中按暫停後,按上、左、右、下、B即可。
*全咒文取得
遊戲中按暫停後,按上、左、右、下、C。重覆四次即可得到所有咒文。
*慢動作
遊戲中按暫停後,按上、左、右、下、A。按任意鍵即往前一格。按Start後回復原來速度。
*顏色模式
Wolf Team商標出現時,按A+B+C後按Start。(這沒什麼實質作用)
--------------------------------
印地安那瓊斯的惡魔城版:密林戰士
日版名稱:アーネスト・エバンス (Mega-CD版)
美版名稱:Earnest Evans (Genesis卡匣版)
發售日期:1991.12.20
製作廠商:Wolf Team
遊戲類型:動作格鬥
Beep! MD讀者投票平均(到1995.09):6.2806
密林戰士這遊戲雖然在美國女孩開買之後三個月發售,是與Mega-CD同時發售的初期先鋒作品,但在情節上是屬於美國女孩的前傳,救出 Annet 與使用寶物封印邪神神廟,情節與電影印地安那瓊斯相似。在「宇宙繼承者」一文中提到過,密林戰士在北美發售是只有卡匣版本的,抽去大量真人配音與動畫內容後,遊戲與Mega-CD版也沒什麼不一樣,連密技都相同,所以Genesis卡匣版只是因為北美Sega-CD賣太差而製作...。卡匣版FM音源播來放櫻庭統的遊戲編曲依然動聽,但是仍比不上CD版本音質的澎湃壯闊。
*片頭動畫就是帥氣的Earnest 亮相。
*好殺的眼神啊!
*有時需要取得開門鑰匙才能進入關卡後段。
*第一關的頭目,悶著頭一直甩鞭子就對啦!
*本作關卡中的牆壁能爬就爬、能攀就攀,別放棄啊。
*我也搞不清楚這是啥玩意兒,甩鞭子就對了。
*運用CD-Rom大容量的過場動畫是少不了的。
以往其他遊戲那些怪怪敵方角色的節肢啊、觸手的,那些會動作的部分都是以一塊塊物件(sprite)的形式呈現,使用多關節組合技術可以讓肢體的舞動更顯靈活,身形也可顯得更龐大。本作在宣傳時,特別強調主角Earnest 身體也是使用多關節物件組合,非一般遊戲使用的靜態物件組合。本作並不是第一個在主角身上使用這樣的技術,是Namco於1990年在PCE的「源平討魔伝」上率先使用。
*Genesis卡匣版封面,Earnest 像極了印地安那瓊斯。
*Earnest 的動作倒還真像傀儡戲玩偶。作者為rudecubes,取自http://rudecubes.deviantart.com/art/Earnest-Evans-253513659
*此處的陷阱運用了物件回轉功能。
*若沒有取得石頭道具,要近身對付這頭目會很辛苦。
*惡魔城的FU?
*陷阱相當難,更難的是主角受傷後的彈飛反應非常不容易控制。
*這裡要甩鞭子勾住轉圈跳到右邊轉高處,真是高難度的操作。
*巫師變出巨大的刀劍攻擊Earnest 。
*祭壇上的綠髮女子?沒錯!就是Annet。
*這...Earnest 沒趁人之危,真君子也。
*原來是擔心隔牆有耳,有狗仔偷窺...(誤)。
頭、身、四肢各部位也是以多關節物件組合,讓Earnest 可以做出靈活的行走、爬行、攀爬等人類常見的動作,這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可拿出來說嘴。《韓非子》書中有一個故事,說到「畫鬼最易,畫人最難」,可以類比在這個例子上。遊戲中的怪物可以有不合常理的動作,搞不好玩家看了還挺興奮,但是人類主角一旦不靈活、不順暢、不像「人」,可是會被玩家掛在嘴上酸不停的。廠商要使用多關節技術在主角上,這樣的難度雖比不上與數年後使用動作擷取技術與多邊形建模的「VR快打」,卻也是對其技術力有信心的表示。
*英雄還是難過美人關啊~~~。
*車廂內與車頂都有埋伏。
*這兩人商量的到底是...?
*由Annet開車,Earnest 攻擊,可惜關卡太短,多些變化就更好了。
*又來到像異形星球的世界。
*塔中的多關節頭目。
*謎樣的法器,由Earnest 拿取就被修理...。
*Annet拿法器卻沒事,果真具有邪神的血脈。
*取得石鎚道具,並不實用且有次數限制。
*在急流中泛舟,怕了吧!
*在異空間中對付長得像魚的頭目。
同樣是以鞭子作為主要武器、同樣怪誕的舞台與魔物,很多人把密林戰士當成 Mega-CD 版的「惡魔城」。Earnest 的鞭子與 FC 版西蒙只能前方直打的那一條相比,攻擊範圍是廣上許多。若與 SFC 惡魔城 4 代主角的鞭子多方向攻擊的順手程度比起來,本作多關節組成的鞭子難以控制又略遜一籌。多關節的主角動作,得說是製作得太細緻了嗎?蹲、站、攀、爬這四個常用的動作,就是如同真實人類動作般具連續性,中間的時間差常常就成為致命一瞬間。被擊中時,呈現半透明無敵狀態也就罷了,而是會彈得老遠,可能碰到子彈或陷阱而失去更多血量。最嚴重的是,某些關卡中不規則的地形設計,讓已經不好操作的主角動作更是雪上加霜。常常急著逃命時,只能狼狽的趴在地上爬,頗令英雄氣結啊!
*一行人來到神廟入口。
*最後頭目變身型態之一。
*最後頭目變身型態之二。
*最後頭目變身型態之三。
*Annet把用法器把神殿封印起來。
*神秘人物一把火燒了這記載神殿秘密的書。
*哇!水汪汪的大眼睛,好像在看少女卡通。
*把法器丟入水中。
當年 Wolf Team 與 Sega 走的都是技術力至上的硬派風格,兩廠合作可說是氣味相投。正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自誇的技術力對於遊戲型態的呈現絕對是有加分的效果。強調遊戲中使用的技術力的確會吸引玩家買單,但賣點對遊戲性與玩家的需求是否相符合?還是刻意為廠商的粉絲與核心玩家增加難度?現在的遊戲設計中心理學所占的地位愈來愈重要,遊戲設計師若自身亦為玩家,對一般只想玩有趣遊戲的使用者來說,會更有同理心吧。
*Mega-CD 版的結束畫面。
*Genesis 版的結束畫面,除字幕外,都是一樣的。
*レトロゲーム検定問題集出過本作的問題,答案當然是アーネストエバンス。
取自http://blogs.yahoo.co.jp/noblenep/36117675.html
*當初本作發售時以多關節與活用Mega-CD機能為賣點,後來才發現被耍了...。
取自http://www9.plala.or.jp/ValVala/shoukai/sho019.html
--------------------------------
密林戰士卡匣版金手指
Genie Code Kega Code
人數不減 ALWS-8AFS FFA4AF:0002
血量不減 JCWS-8AFV FFA4B1:0040
--------------------------------
密林戰士秘技
*跳關:
遊戲中按暫停,按上、A、下、B、左、A、右、B,再按 Start。
*Stage 9 Boss 戰:
Stage 9 從舞台一開始的左側牆壁爬上去,可以到最後頭目之處。
---------------------------------
日版名稱:アネット・再び (只有日版)
美版名稱:Anetto Futatabi
發售日期:1993.03.30
製作廠商:Wolf Team
遊戲類型:動作格鬥
Beep! MD讀者投票平均(到1995.09):4.7368
1993年推出的三部曲最後作品,Annet與Earnest 因鑑定古物至某國家,卻捲入了某集團意圖研發生物武器的陰謀之中。遊戲玩法變成街頭快打的拳腳動作通關類型,並加上了戰斧系列的救急魔法系統,活用了Mega-CD多媒體特點的片頭開場有類似卡通的全語音主題曲,關卡之間有大量的全語音動畫,承接了評價還不錯的前兩作,怎麼看這個遊戲都是很有看頭才是。錯!錯!錯!
*美國女孩2的開頭還來一段全動畫的主題曲。
*Annet胸前的寶石項鍊是否藏了神秘的力量?
*偽裝的女王拿了Annet的項鍊後,派人追捕她。
*施展魔法與戰斧系列相似。
*與頭目對戰時,是不能使用魔法的,憑真本事吧。
*帥哥待衛救了逃亡中的Annet。
美國女孩2的發售日期夾在格鬥四人組二代(怒之鐵拳3)與街頭快打CD兩本強作中發售,原本就沒什麼贏面,結果本作沒動作遊戲強調的打擊快感,敵人小貓兩三隻又沒變化性,優良的配樂搭配了沉悶無趣的通關過程也無法起死回生,遊戲性真的慘不忍睹,這是第一個錯。第二個錯,空有優秀硬體機能卻只能一人遊玩,若可以讓Earnest也參入戰鬥,我想趣味性會好一些。主角Annet的招式也少,雖加入了與怒之鐵拳3相同的加速變線攻擊,充其量也只是讓這無聊的遊戲快點結束...。
*依魔法的集氣時間長短,決定使用的魔法種類。
*說真的遊戲中的場景與顏色顯得單調,以MD後期的遊戲來說,算是不佳。
*類似黑洞的魔法,使用Mega-CD的二軸回轉機能把敵人吸進去。
*熟睡中姿態撩人的Annet。
*列車上居然是奇怪生物武器的培養室!
*列車上與生物武器及敵人的戰鬥。
*看來很強,但招式並不多樣的頭目。
*Earnest 與帥哥待衛前來搭救Annet。
*跟電影的動作片一樣驚險啊!
本作加入了時間累積MP值以施展魔法的系統,使玩家為了要累積強大的魔法,多練些拳腳,這點子創新且立意甚佳。可惜啊!在1993年的眼光來看,本作魔法的展示,完全沒有效果音,圖像與戰斧3代的魔法那陽春的表現相比,還要遜上一個等級,就算添上了迴放與二軸旋轉機能,也實在是興奮不起來,這是第三個錯啊!美國女孩2這個遊戲啊,開發的預算大概都放在動畫與配音部門了,若本作是多媒體光碟就為了看看動畫還算不錯,偏偏這是個重點失焦的遊戲啊!最後還來個打不到魔王的BUG,這是存心整人嗎?原本還留有第四作的伏筆,可能因為本作評價太糟,而取消開發了吧。
*居然在培養與Annet為樣本的生物武器!?
*原來帥哥待衛一直在暗戀女王。
*又是更強大的生物武器...
*神秘法器發出不可思議的光芒,使女王甦醒。
*敵人把自己變身成生物武器,很像惡靈古堡的情節。
*最後頭目不是躲在邊邊,就是如何攻擊都不失血,真是鬼打牆了。
*依照此圖進行攻擊,就算沒碰到頭目,也可以隔山打牛,讓牠失血了。切記切記。
當年是任系主機的玩家,應該對超任的「時空幻境」(Tales of Phantasia,1995)這款大作印象深刻吧,但是您可能不知道這最初是Wolf Team開發的。Telenet Japan 在作品開發中尋求Namco 的協助,不過有骨氣的狼組對Namco的強勢主導大為不滿,主要成員紛紛出走另成立 tri-Ace(製作「星海遊俠 Star Ocean」,Enix於1996發售),Wolf Team至此瓦解,以致Telenet Japan 元氣大傷。
*女王正式登基。
*不解風情的Earnest ,引得Annet不悅。
*最後的動畫片段,地點是德國柏林。這一大筆鈔票的作用是...?
*最後提到了希特勒,這魔鬼般的交易,是否代表還有續作呢?二十年後的今天,已不得而知了。
* Annet嘟起小嘴的樣子,真是可愛。
時空幻境最後還是由Namco發行於超任,Wolf Team其餘成員於2003年併入Namco。唉...如果當年Telenet Japan 找的合作對象是Sega而非Namco,或許當年SS最後的死貓跳可以撐久一些。
-------------------------
美國女孩2金手指與秘技:很抱歉,沒有...@@
-----------------------------
相關文章:
我要代替月亮懲罰你:美少女戰士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61312696
閃電出擊的縱向版本:魔域爭輝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45602518
與Mega-CD同時發售:宇宙繼承者Sol-Feace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46884302
Sega的對SFC的多媒體逆襲:Mega-CD(Sega-CD)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40491489
經典再現MD:VR快打1 & 2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46611852
晚了超任三年的業務用移植版:街頭快打CD版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32596720
MD動作遊戲經典:怒之鐵拳/格鬥三人組(系列)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49157818
每況愈下的名作:Golden Axe 戰斧系列。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33895615
和風版的街頭快打:魔王連獅子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45601714
女性角色眾多的射擊遊戲:空魂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47094346
迪士尼版印地安那瓊斯:唐老鴨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49734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