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版名稱:アフターバーナーII
美版名稱:After Burner II
發售日期:1990.03.23
製作廠商:Sega ( Dempa マイコンソフト 電波新聞社 發售)
遊戲類型:飛行射擊
Beep! MD 讀者投票平均(到 1995.09 ):7.705
-------------------------------------
日版名稱:アフターバーナー コンプリート
美版名稱:After Burner Complete
發售日期:1995.01.13
製作廠商:Rutubo Games ( Sega 發售)
遊戲類型:飛行射擊
Beep! MD讀者投票平均(到 1995.09 ): 9.2238
1986 年的熱門電影 Top Gun 捍衛戰士在全球掀起了空戰片的熱潮,也帶動了飛行夾克、太陽眼鏡等商品的熱賣,還捧紅了笑起來迷死人不償命的湯姆克魯斯( Tom Cruise ),那時還一堆人報考空軍官校,美國的軍教片的確比台灣高竿太多。話說阿湯哥前些天來台灣宣傳新片,臉上皺紋看起來比他自己在鼎泰豐捏的十八摺小籠包還少, 26 年來他一定是用肉毒桿菌泡澡吧(笑)。
*電影版捍衛戰士劇照。
*衝破火網業務版的仿造戰機用的操縱桿。
* SMS 衝破火網一代的廣告。
* SMS 衝破火網一代的遊戲畫面。
言歸正傳,在 FC 上有 Konami 購買電影版權出品的 Top Gun ( 1987 )、 Top Gun: Dual Fighters ( 1989 )這兩款以駕駛座視點進行,難度超高的遊戲,可能玩一輩子都無法順利降落在航母上,是大夥的夢魘。衝破火網在 1987 年由鈴木裕率領 Sega AM2 推出業務版一代,同年即推出二代,當年業務版最大的賣點就是體感駕駛艙筐體,並且手把是仿造戰機用的操縱桿,座椅還會隨著畫面左右擺動,雖是 2D 模擬 3D 的表現,坐在裡面還真的滿像回事的。以前在遊樂場,這種特殊筐體的遊戲每次要投入的代幣要好幾枚,可以玩好幾次其他的遊戲了,也知道自己肉腳的技術其實三兩下就會轟得屁滾尿流,卻還是會坐進筐體逞逞威風,能過過帥氣飛行員的癮也是不錯。
*上為 MD 版,下為 32X 版的比較,第一關的海面就已經感到差距不小。
*空中加油的畫面沒有太大差異。
*第 7 關的沼澤區,差距仍然是在地面。
*第 8 關對地攻擊,反而覺得上圖的 MD 版的地面工事繪製得較細緻些。
*第 9 關雪地。 MD 版根本不像覆雪的森林,反而像髒髒的毛球飄過來。
衝破火網一代於 Master System 版發售( 1987.12.1 2), MD 上為二代。 MD 版二代一開頭就展現了自家的程式功力,小圓球不斷標題在標題後方繞著,然後戰機發射導彈爆炸把小圓球打散,這展示畫面我還真愛看呢!以 4 Mbit 卡匣的容量,在當時要真的完全移植是苦差事,畫面物件縮水及減少在預料之中,尤其業務版中地面的那些城堡、工事與森林等景物都化為單調的色團,被玩家扣了不少分。幸好這個遊戲最重要的操縱感還是十分拔群,為了躲避敵機使出的空中大回旋還是滿像樣的。 32X 版的衝破火網二代完全版,在軟硬體技術都大幅提升下,與太空哈利(時空戰士)一樣, 32X 版的戰場中美麗景色重現。 MD 衝破火網二代的編曲雖是岩垂德行的遊戲業界初登場,但 32X 版的音樂機能讓原版樂曲動聽很多,玩起來重現業務版的澎湃熱血,真的是完美移植了!
*第 10 關的石林。後方追擊的敵機以 32X 版的縮放功能繪製,雖不精緻但巨大。
*第 22 關的森林。
*通關了!海面的細緻度有相當差距。
* 32X 版的結束畫面比 MD 版多了背景。
----------------------------------
日版名稱:アフターバーナーIII
美版名稱:After Burner III
發售日期:1992.12.18
製作廠商:CRI
遊戲類型:飛行射擊
Beep! MD 讀者投票平均(到 1995.09 ):5.8113
After Burner 系列在 1992 年 Mega-CD 上也出過第三代。三代不但可以採用傳統的自機後方視點,亦加入了業務版 G-LOC 的要素,可在 option 中選擇駕駛艙視點。改進了二代使用準星,難以鎖定目標的缺點,改採抬頭顯示器範圍內的自動鎖定,更有身歷其境的 FU 。以上這些要素,我個人真的是滿肯定的,那為什麼當年這遊戲卻是被玩家嫌棄到不行? 1992 年 SFC 的豔麗畫面養大了玩家胃口,以兩倍於 SFC 的高價買回有 Sega 誇口硬體機能的 Mega-CD ,玩家想在電視上看到什麼?似乎與 Mega-CD 推出的軟體品質有很大的落差。
*衝破火網三代開頭簡單的動畫帶有真人語言。
*座艙視點以抬頭顯示器鎖定敵機,較有真實感。
*衝破火網三代最大的敗筆,就是地面物件的繪製實在太草率了。
*傳統的機後視點,雷達鎖定範圍約與座艙視點的抬頭顯示器相當。
*導彈迎面而來,完蛋了。
*第五關對地攻擊關卡,感覺小貓兩三隻...。
又是「希望愈大,失望愈大」那句老話。除了 CD 品質的樂音與人聲表現外,衝破火網三代的遊戲畫面與 MD 版二代相比沒有長進,老實講還差了一些。冗長且幾乎重覆的戰鬥關卡,讓再驍勇的捍衛戰士都會陷入迷惘狀態。如能塑造出關主身份的虛擬空中堡壘或變型航母來挑戰玩家的技術,也會讓遊戲更充滿期待啊。死守了二代強調真實的巡曳感,卻失去了讓本作三代有遊戲新生的機會,使復刻性質的 32X 二代完全版得到 MD 時期本系列的最高評價,怎麼說 Sega 內部的企劃與品管人員都應該切腹向喜好本系列的玩家謝罪才是。
*遭敵方的機槍攻擊,座艙玻璃還會留下彈孔。
*遭敵方戰機追擊,點燃後燃器與空中翻滾甩掉他吧!
----------------------------------------------------
衝破火網 2 金手指:
Genie Code Kega Hex
殘機不減 AYDS-8AGD FF06C3:0005
導彈不減 NTDS-8AGF FF06C5:0064
衝破火網 2 完全版( 32X )金手指:
Genie Code Kega Hex
殘機不減 D8ES-8AHB FF88E1:001F
導彈不減 NWG9-8ADH FF8D67:0064
無敵 AGG9-8AD1 FF8D77:0001
--------------------------------------
秘技:
■衝破火網 2
選關:
Start 與 Option 的畫面時,按 A + B + C + Start 。
超速:
到達極速時,連打加速按鈕。
飛彈完全補給:
空中補給機出現時, B 鍵與下述方向鍵一起按。(第 3 關:左。第 5 關:右。第 9 關:上。第 11 關:右。第 13 關:左。第 16 關:左。第 19 關:上。第 21 關:右。)
出現兩艘航空母艦:
第 23 關結束,自機要降落航空母艦時, Start 連打。
補給機翻轉:
自機在補給機的邊緣翻轉,補給機也會翻轉。
■衝破火網 3
特殊 Option:
進入 Option ,把選項移動到 Control Type 後按 Start ,就有 Special Option 。
安全地帶:
進入遊戲,立刻使自機與地面垂直,以後燃器飛行,在第四關之前都不會有事。
■衝破火網完全版 ( 32X )
Test Mode:
標題畫面時, 1P 的手把同時按 A + B + C + Start。
Arcade Mode:
Sega Logo 出現時, 2P 手把同時按 A + C + Start 。遊戲中被擊毀後,會從原地開始。
Diagnostic Mode:
在 Arcade Mode 標題畫面時,同時按 1P 的 A + B + C + Start ,可以檢視 level 與 Credit 。
裝備 100 顆飛彈:
第三關,變換視點時按 A + Z ;第九關,變換視點是按 右+ A + B + C 。
-------------------------------------
相關文章:
香車美人四處兜風: OutRun (系列)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58037412
兩次擔網首賣大任的開路先鋒:太空哈利/時空戰士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32033896
PCE超兄貴的前輩:翼族戰士/翼人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55247805
首部以Super為名的MD遊戲:藍色霹靂號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52610486
向車神Senna致敬:超級摩納哥大賽車(系列)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55275504
LD Game 移植第一彈:迅雷行動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57101796
經典再現MD:VR快打1 & 2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46611852
壯志未酬身先死:短命的32X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46274296
Sega的對SFC的多媒體逆襲:Mega-CD(Sega-CD)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40491489
內藏CPU的類比手把:XE-1AP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4907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