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版名稱:サンダーストーム FX
海外版名稱:Cobra Command
發售日期:1992.08.28
製作廠商:Wolf Team
遊戲類型:飛行射擊
Beep! MD讀者投票平均(到1995.09):7.7278
還記得到錄影帶出租店偷租A片的青澀歲月嗎?那時較有規模店家會有一個神秘區塊是雷射影碟( LaserDisk )出租區,放置像黑膠唱片大小的 LD 。在 1980年中期到 1990年代中期,在像我這樣的一般人家來說,那一直是可望不可及的影音高階機器。當時 LD 掃描線有 400條, VHS 與 CD-Rom 發展後的 Video CD 只有 240條,畫面細緻度差距很大,這個優勢一直到1996年 DVD 規格為480條才被超越。現在影片及遊戲動不動就是720p或1080p,眼睛被慣壞之後真的是回不去囉。
*開頭動畫與原 LD Game 相比,略顯粗糙。
*雖不能與原作相比,但有動畫可看還是滿足了玩家的心。
*遊戲內容可以見到自由女神像與已經消失的雙子星大樓。
*遊戲中有一些需要緊急回避的操作,除了語音提示外,會在下面的雷達顯示方向。
*用手把來操作準星,畢竟還是不太順手。
當時的遊戲業界對這種能播放影片、高容量、高畫質的媒體也躍躍欲試,認為 LD Game (レーザーディスクゲーム)會帶來「アニメとゲームの融合」,此後各家紛紛推出業務版遊戲。 Sega 領先於1982年發表開發 Astron Belt (アストロンベルト, 1983),並移植至高階的 MSX 機種 Palcom 。它與屠龍記( Dragon's Lair, 1983 )並稱為 Full Motion Video (FMV)遊戲的始祖。Sega 在1989年甚至還推出一套小型駕駛座玩具(?): Video Driver ,以 VHS 影帶為儲存媒材,在家中電視上以實際的飛車追逐影片進行遊戲。這種情形到日後1990年代電腦多媒體盛行與 CD-Rom 以更低廉的價格推廣大容量週邊, LD Game 的熱潮才逐漸退去。
*業界第一個 LD Game 可說是 Sega 的 Astron Belt 。
* Sega 系收藏魔人好友 Eric 的 Video Driver( Sega / Tyco)實機遊戲展示圖。來源: https://www.flickr.com/photos/26914888@N07/10038127466/sizes/z/in/photostream/
*潛艇浮出海面的場景,很有魄力!
*軍艦的艦砲瞄準我們了,快擊毀它!
*日本的遊戲真的很喜歡出現摩艾石像...。
*媽啊!四顆飛彈。這下子穩死的。
*最近上新聞的阿帕契擊中我了...。
迅雷行動就是 Data East 於1984年推出的業務版 LD 空戰遊戲,全語音動畫的遊戲內容在目前來看還是相當出色,當時的卡匣完全是無法塞進這些內容的, CD-Rom 週邊正可以大顯身手。說實話, Mega-CD 版本的發色數與解析度和原作相差甚多,畫面顯得不精緻,看起來有點髒髒的。據「メガドライブ大全」一書說明,只使用了16種顏色,雖然有玩家對此提出異議,但我想是相去不遠。還好本作的語言、爆破效果音與熱血的背景音樂彌補了上述的遺憾,能在那時候玩到這樣的遊戲,是很享受的事了。本作在當時的評價不低,還榮獲 Beep! MD 雜誌讀者評選為1992年度最優秀移植賞,表示玩家們對製作多媒體影音遊戲的肯定與期待。
*叢林中也藏有防空飛彈車,這種顯眼的目標反而好打。
*要把準星移動到敵方黃色方框才能有效射擊,又被擊中了...。
*若是遠方的敵人,常常還沒看清楚是什麼,我們就陣亡了。
*爆破場面如同看空戰卡通一般。
*洞窟中突然飛出敵機,也是尚未搞清楚狀況,就擊落了我方。
*有時看得到,卻還不能打。得要出現黃色方框才行。
本作與其他 FMV 作品類似,必須牢記事件發生的時間點下指令之外,可別忘了這是空戰遊戲啊!要在自己受到攻擊之前,把紅色準星指向代表鎖定敵方的黃色方框,按下機槍或飛彈的攻擊按鈕,這才算數。這樣的玩法提升了難度,而且無法對應MD的滑鼠週邊,只能用手把方向鍵移動瞄準,相當考驗玩家操作的穩定性。若不用密技進行實機操作,以系統預設的 NORMAL 模式三次接關之內就能把這個遊戲破台嗎?我個人是十分懷疑啦。雖然我列出了自動模式的秘技,可以純粹在無壓力的情形下觀賞完整的遊戲內容,不過我還是建議先不用秘技玩個一陣子,體會體會想瞄敵人卻瞄不準,為國捐軀的遺憾吧。
*這是什麼看得出來嗎?是已經被我方擊毀的坦克。
*最後的敵要塞內也有閘門阻擋,迴避就好。
*發射飛彈集中火力攻擊最後的目標吧。
*任務完成,成功脫出的結束畫面。
* Wolf Team 在MD陣營多方面的嘗試,有目共睹。
LD Game 與 CD-Rom 帶起的 FMV 遊戲製作的熱潮,偏重遊戲的聲光效果,以預先錄製好的影片檔為號召,玩家卻必須呆板的牢記操作的 Timing ,卻沒有更好的點子使遊戲變得更加有趣。這樣的作品良莠不齊、褒貶互見,不過卻非一無是處。在多邊形建模的遊戲成熟之後,路線的自由度不再受影片侷限,讓 QTE (Quick Time Events)把這樣的操作模式發揚光大。每一個遊戲歷史片斷中的發展,就算不能盡如人意,或許日後會成為其它遊戲持續改良的踏腳石,您說是嗎?
*Debug模式,可以測試各關卡少許的動畫片段。
*本作曾經有 App Store 的版本,好像已經下架了。
------------------------------------------
秘技:
* EASY 模式:
標題畫面 GAME START 與 CONFIG MODE 選單出現時,依序鍵入「右、上、左、下、A」,出現爆炸效果音即為成功。
*選關:
標題畫面 GAME START 與 CONFIG MODE 選單出現時,依序鍵入「左、右、A、B、C」,出現爆炸效果音即為成功。進入遊戲後,出現 STAGE XX 即可以方向鍵左右選關。
*自動模式:
標題畫面 GAME START 與 CONFIG MODE 選單出現時,依序鍵入「左、右、A、B、C (第一次效果音)、B、A、C、A、左、左、右、左」,出現第二次爆炸效果音即為成功。進入遊戲後,系統會自行操作,像是看動畫一般。
* DEBUG 模式:
標題畫面 GAME START 與 CONFIG MODE 選單出現時,依序鍵入「上、下、左、右、B、C、A」,出現爆炸效果音即為成功。選單下方會出現 DEBUG MODE 進入即可。(注意: 第十關有可能會當機)
-----------------------------------------------
相關文章:
氣氛詭異,但是沒有殭屍的洋館:夢見館物語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62315851
你也可以當反抗軍英雄:星際大戰/星球大戰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61757032
既合作又競爭的合體形態: LaserActive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60398038
首款以Super為名的MD遊戲:藍色霹靂號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52610486
Sega的捍衛戰士:衝破火網(系列)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49011092
Sega的對SFC的多媒體逆襲:Mega-CD(Sega-CD)
http://black16bit.pixnet.net/blog/post/40491489
A101G101